印度史必读的一本书(从莫卧儿帝国到英属印度)书评-尊龙凯时登录首页
这本书比较特殊的一点是,作者是三位学者,内容也就分为了三大块。
第一部分讲穆斯林王权在印度的发展过程
第二部分讲印度的殖民化进程
第三部分讲南印度历史
读的过程中会有一种联想,我们都知道大清帝国的后期也曾经历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状态,如果当初事情的发展不一样,中国没有发生辛亥革命,最终被欧洲列强完全殖民,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如果中国没有在一开始就具有统一天下的意识,在这片大陆上一直是各自为政的小国林立,面对欧洲列强的殖民,会是什么样子?
历史是无法推翻重来的,我们也不希望事情往更坏的方向去发展。
我们今天的生活是经过一代代人反帝反封建反殖民斗争换来的。
但是亚洲的邻居印度,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的范本,让我们有机会见识一下,被殖民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书籍从阅读角度来说,我更喜欢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对于第一部分来说,将印度几百年的历史压缩成一个大章节中来讲述,略显有些忙乱,我也是读得云里雾里,比较友好的地方是,书中提供了各个王朝的谱系表格,可以对照表格里的人物去厘清朝代的更迭,总之,印度作为一个多神信仰的松散国家,被有蒙古血统的外来入侵者征服,然后逐渐伊斯兰化,但由于印度本土的宗教和习俗过于根深蒂固,以至于双方都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妥协,相互影响,形成了一种更为独特的印度文化,这种文化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虽然王朝更迭,最后莫卧儿王朝也衰败被英国殖民者所代替了,但民间的文化和传统并没有因为这些外来势力的干预而覆灭,反而延续至今。这是一种被入侵和被殖民的人类学社会学的案例,很值得研究。
人数较少的穆斯林征服集团要在印度统治占压倒性多数的非穆斯林人口并站稳脚跟,就不可能对非穆斯林严格实施伊斯兰教教法(sharia)。与此同时,穆斯林统治集团也不得不在这一过程中进行自我变革,以消除集团内部因为地域、民族不同而产生的歧视,并克服对印度穆斯林(从印度教改信伊斯兰教者)的政治、社会性歧视。于是,“信伊斯兰教者皆同胞”的伊斯兰教教理,不仅在穆斯林中,也在与压倒性多数的非穆斯林的关系中,在种姓制的应对方式上,其真正价值遭遇了试探。
与之相对,面对历史上无数次入侵以及移居的异族及其文化,印度文化用同化和吸收的方式显示了它的“宽容”。但是,这种优越感在面临空前强大的伊斯兰教扩张时,经受了巨大考验。拉吉普特军队在和被他们鄙视为蔑戾车(mleccha,蛮夷)的穆斯林军队作战中节节败北,不断“殉难”。为此,印度教徒不得不开始探索新的“宽容”精神。
因为同样是亚洲作者,所以在叙述中,举例比较有趣,会用中国的历史人物去做对比,比如某时期印度历史出现了女王者,并且非常残暴,作者就举例,她是印度的吕后:
奴隶王朝的“迷你吕后”
伊勒杜迷失的长子去世后,他寄予厚望的继承人不是怠惰又沉迷于放荡行为的次子鲁肯丁·菲鲁兹(rukn-ud-din
firuz),而是长女拉齐娅(razia)。她在父亲伊勒杜迷失远征时经常被委以代理统治之任,显示出了卓越的才能。但是,贵族、高官和廷臣们拥立的是菲鲁兹。这部分是出于他母亲沙·图尔坎(shah turkan)的活动和收买,但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任意摆布菲鲁兹,而且向女苏丹俯首称臣会让他们感到屈辱。
菲鲁兹的无能很快暴露,他的母亲则以他的名义发布敕令,滥用权力。她本来是突厥奴隶出身,靠计谋讨好伊勒杜迷失,被封为妃子。在此过程中,她对伊勒杜迷失的嫔妃们抱有嫉妒之心,有时也会遭到她们的欺凌,等到她成为妃子后,想必还会受到她们的嫉妒和暗地中伤。图尔坎在获得权力之后,便伺机对她们施以报复,将她们投入监狱,还处死了部分人,可以说是汉高祖的皇后吕后的“迷你版”。
在书中第二大部分,关于印度沦为殖民地的过程,讲述的就比较清晰了,文风也与第一位作者发生了很大区别。
在这一章节并没有拘泥于历史的简单罗列,更多地是分析印度在莫卧儿王朝衰败之后,英国殖民过程的社会状况,比如印度农村的多样性和共同点、印度的种姓制度、农民的生活,殖民对城市和农村经济的影响,殖民过程中诞生的印度中产阶级,宗教以及社会的改革运动,寡妇的再婚运动,女性与社会的关系。印度农村、城市、穆斯林的各种起义运动等等。。。
这些都为社会学家提供了非常多研究参考,让人可以观察一个亚洲农业大国在殖民的背景下是如何改变和发展的。
书中的第三大部分,叙述的风格又转变为一种类似于舞台剧的模式,通过叙述5个时代,来展现南印度地区从9世纪到20世纪中叶这段历史事件的特点。
这一部分更多地叙述了关于精神世界的层面,试图通过印度人的宗教信仰来反映出印度民众思考的逻辑、通过摔跤舞蹈等运动来展现印度民众的生活面貌、通过神话传说的解读来反映印度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虽然杜布瓦对舞女和神庙的关系秉持如此严厉的态度,但他也对舞女的品格做出了如下描述:
虽然欧洲人可能不相信这些事情的真实性,但我必须报告如下内容。印度教的妓女靠其出色的本领在不知不觉中魅惑男人的形象,与我们在欧洲所知的操持同样职业的女人相似却又不尽相同。后者下流、莽撞,使用猥琐污秽语言进行诱惑,能让未曾堕落、尚有顾虑的男人感到恐惧连连退缩,而在印度的各类女性中,舞女,特别是神庙所属的舞女则会穿着最高档的服装。实际上,她们会特别注意不让身体的任何一个部分暴露出来。
就此而言,这些舞女和过去日本的艺伎非常相似,而其独特之处在于主要活动场所为神庙。正如第一幕中所指出的,这与印度的神与人类一样享受饮食歌舞、热衷性爱有关联。之后,在19世纪末开始的社会净化运动中,这些德瓦达西们遭遇了巨大变迁,最终随着1930年禁止卖淫法的制定和1947年德瓦达西制度的废除而尘埃落定。如杜布瓦的看法所示,这处置方式体现的是西欧基督教观念对印度教习俗的单方面定罪和禁止,这是殖民统治方的一贯立场。
这本书足够经典,是引进的国外世界历史系列的经典书目之一,由后浪这次出版只能说选书非常有水平,书籍无论从对印度历史的整体概括,被殖民的历史分析,印度社会的特点分析,可以说内容非常的全面,就我个人而言,阅读还是有些困难的,第一是对于印度各个朝代时期的不熟悉、对于统治者人名和经历的陌生,都造成了我阅读进度的缓慢,但说实话,这本书是非常值得收藏和研究的,适合那种可以静下心踏实认真研读的读者,对于世界史印度史感兴趣的读者应该都是必读的,内容上的考究让它非常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