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10余年游学 39篇散文
青年作家苏枕书的京都客居笔记
=======
本书为青年作家苏枕书游学京都十余年的随笔散文集,亦是一部京都客居笔记。作者游走于校园内的京都和校园外的京都之间,以清丽淡雅的文字描写着京都的日常:古本屋、旧书市、居酒屋、庭园、寺社、美食、秋天的红叶、冬天的白雪、清池的锦鲤、鸭川沿岸永恒又稍纵即逝的风景……这一切无不在作者细腻的笔触下呈现出别样的美感。
经历疫情的这几年,京都也在变化,新版书中,对这些已经告别往日的风景与记忆做了极细致的修订。
有鹿来的创作者 · · · · · ·
-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苏枕书,江苏南通人,历史学博士。留日多年,热爱买书、读书、种植。著有《京都古书店风景》《有鹿来》《松子落》《岁华一枝:京都读书散记》《尘世的梦浮桥》等多部作品,另有译著若干。
目录 · · · · · ·
序 1
风景与记忆(新版序)/3
缘起(初版序)/6
近 旁 1
银阁寺前 /3
上学途中 /8
· · · · · · ()
风景与记忆(新版序)/3
缘起(初版序)/6
近 旁 1
银阁寺前 /3
上学途中 /8
· · · · · · ()
序 1
风景与记忆(新版序)/3
缘起(初版序)/6
近 旁 1
银阁寺前 /3
上学途中 /8
生协买书 /21
春琴堂书店 /26
诸神栖息吉田山 /34
真如堂 /47
金戒光明寺 /51
大文字山 /59
远 方 69
平安神宫 /71
有邻馆的旧梦 /84
泉屋博古馆 /88
偶尔进城 /94
漫游百货店 /100
京町家 /112
花之宿 /119
比叡山 /130
一乘寺 /138
更远的山 /145
花之寺 /156
福知山 /160
五 感 163
声音的风景 /165
学校周围的饮食 /170
古都的鱼 /177
美味延年 /183
笋与松茸 /186
钱汤 /190
看病 /193
花道教室 /200
买花去 /204
观苔 /213
岁 时 221
萩祭、十五夜与十三夜 /223
初雪 /228
南座观剧 /233
岁末与年初 /237
节分 /245
四五月间 /251
薪能 /272
夏之祭典 /277
五山送火 /295
附 录 301
他们来过京都 /303
他们写过京都 /310
后 记 315
初版后记 /317
新版后记 /322
· · · · · · ()
风景与记忆(新版序)/3
缘起(初版序)/6
近 旁 1
银阁寺前 /3
上学途中 /8
生协买书 /21
春琴堂书店 /26
诸神栖息吉田山 /34
真如堂 /47
金戒光明寺 /51
大文字山 /59
远 方 69
平安神宫 /71
有邻馆的旧梦 /84
泉屋博古馆 /88
偶尔进城 /94
漫游百货店 /100
京町家 /112
花之宿 /119
比叡山 /130
一乘寺 /138
更远的山 /145
花之寺 /156
福知山 /160
五 感 163
声音的风景 /165
学校周围的饮食 /170
古都的鱼 /177
美味延年 /183
笋与松茸 /186
钱汤 /190
看病 /193
花道教室 /200
买花去 /204
观苔 /213
岁 时 221
萩祭、十五夜与十三夜 /223
初雪 /228
南座观剧 /233
岁末与年初 /237
节分 /245
四五月间 /251
薪能 /272
夏之祭典 /277
五山送火 /295
附 录 301
他们来过京都 /303
他们写过京都 /310
后 记 315
初版后记 /317
新版后记 /322
·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
-
今年,研究室的同学在山中买了一瓶松井酒造的京千岁浊米酒。抱着这瓶新酒,大家有些惘然似的,缓缓回研究室。回来一看,装酒瓶的纸袋上有于武陵一首《劝酒》:劝君金屈卮,满酌不须辞。花发多风雨,人生足别离。 () 2赞2016-01-24 15:34:46 —— 引自第224页 -
丈山曾于庭园设“添水”,即取竹节—段,中部支起,长段在下,短截在上,削平此端,置于流水下,竹筒水满而倾斜,水尽又回复原状,叩击石面,其声清越。农人亦散置田间,可驱赶野猪及鹿。因此又叫“惊鹿”或“追鹿”。丈山有诗云:“尔以自鸣,秋守田亩。水满覆前,石出忧后。行侧溪流,声答山阜。宥坐惟肖,为诫云有。”宥坐,出自《荀子·宥坐》。所谓“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然而还是“惊鹿”或“追鹿”更有趣,空山流水,竹筒叮咚一击,清幽宁谧,余韵不绝。种种不舍,恰如此声。 () 1赞2016-01-23 19:37:49 —— 引自第285页
>
喜欢读"有鹿来"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
29.40元
-
31.99元
-
33.99元
-
44.00元
-
45.50元
喜欢读"有鹿来"的人也喜欢 · · · · · ·
短评 · · · · · · ( )
/
/
>
有鹿来的书评 · · · · · · ( )
这本书叫《有鹿来》,是因为作者家门口经常有鹿跑过来,完全写实,不是什么隐喻。早在一年多前的夜里,刚刚在家门口看到鹿的作者在朋友圈里讲:我要写本书,就叫《有鹿来》!说话很算话。 京都多山,山上多鸟兽,会有野兽冒冒失失闯到街市里来。虽然也会成为新闻,但深夜里遇...
()
大约五年前,我第一次翻开《有鹿来》。那时的我,还从未来过京都,这个城市在我的脑海中就像一张白纸,上面除了京都二字,再无其他内容。慢慢的,我开始跟随着这本书,走近京都,那时的我,总觉得这本书化身为了一只可爱的小鹿,她带着我,一点点游走在这座城市中,渐渐的,那...
()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新版后记 2014年6月18日夜里,我在当时赁居的院子外遇到一头健壮的雄鹿。彼此对视后都吓了一跳,鹿转身腾跳着大步离开,惊起一片犬吠。次日我在日记里说:“决定写一本书,叫《有鹿来》,讲京都生活。”这是本书的源头。 当时我硕士课程即将毕业,忙于写论文,对学院的一切尚怀... ()
文/文小妖 记得初读苏枕书的文字是在杂志《南风》中,故事已忘了干净,但脑海里一直留下的印象则是她的文清丽淡雅。许多年过去,我已不再读《南风》,而对于那时候伴随着我成长的几个写作者则多少是有些情愫的,也一直关注他们的消息。然则,最让我感到吃惊的莫过于苏枕...
()
比起书评,这篇更像是阅读《有鹿来》后的一些回忆和感受。感谢枕书。 逐渐阅读到枕书文章里的趣味,大约是我在东京住了小半年之后的事情。 在那以前,我曾经一度喜欢她文笔的清淡,又因为清淡而一度放弃。那时候的我,只是浮于表面地喜欢她书里出现过的曼妙地名,憧憬另外一种...
()
文/夏丽柠 恍然间,苏枕书到京都七年了。两年前,她在豆瓣网上写了《京都第五年》,掀起了一大波儿学弟学妹们迷恋京都的狂热。两年过去了,幸好她没接着写“京都第七年”,而把新书取名为《有鹿来》。怎么说呢,至少从字面上论,“有鹿来”让我们有了期待。 枕书姑娘说,这本...
()
我所向往的京都 ——读《有鹿来》 苏枕书 作品 文/飞翔 原文首发于:远方有鼓声 《有鹿来》这题目并非无缘无故,通读全书才能知道答案。 后记中作者说《有鹿来》写到一半夜归时,家门口的山路上邂逅两头鹿,朋友笑称:“它们是在催你快写完,开学就没空写了。”而结尾从...
()
有的人是业余写作,虽然出过书几本,依旧属于小众作者,知者不多。我也是逛书店的时候,偶然翻阅,就决定买下来,不是冲书名,不是冲作者,更不是冲装帧,仅仅是翻阅两页其中的语句,便感受到了作者出众的运词造句能力。 《有鹿来》,苏枕书。古雅别致的名字,一看就知道应是...
()
批此段留言 唐诗三百首,写景咏物,何尝有知识硬核?能否认它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吗?至少,百年后我们现代人再看,原来那时唐朝都有这些东西,唐代人是如此生活的。若想看知识硬核内容,为什么不去搬几本专业书籍来?读书本是消遣事,焚一支清香续一壶清茗团扇藤椅手捧一书。...
()
>
论坛 · · · · ·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
-
7.8分 2197人读过
-
-
8.4分 19人读过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
- (无心恋战)
- (零度)
- (黑压压一片)
- (一笑阁主人)
- (松如)
谁读这本书? · · · · · ·
今天下午 想读
昨天 在读
9月22日 想读
>
>
>
二手市场 · · · · · ·
- 有105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有鹿来的评论:
22
新版做了很多有意思的修订和增补,且十余年专注写序的本家属又写了一篇新序。
0 上海
谢谢枕书让我知道五山送火当天是下鸭神社古本祭最后一天啊哈哈!
0 北京
作者文采很好,写在京都日常生活的自己眼中的京都,文笔中既带有异乡人的好奇也有久居者的淡然和些许的自豪感。不过作者提到的很多日本本地人文我也不了解,书中也没有一副地图,看得有些迷茫。作者整体的笔调带有比较强的疏离感,感觉不出作者的归属感,不知是作者性格还是日人风气浸染,又或是异国他乡终究难以令人心安。作者写京都带有一种古典美的滤镜,这种滤镜给文字套上了一层柔美的面纱,但是也阻碍了作者更深一步地触及日... 作者文采很好,写在京都日常生活的自己眼中的京都,文笔中既带有异乡人的好奇也有久居者的淡然和些许的自豪感。不过作者提到的很多日本本地人文我也不了解,书中也没有一副地图,看得有些迷茫。作者整体的笔调带有比较强的疏离感,感觉不出作者的归属感,不知是作者性格还是日人风气浸染,又或是异国他乡终究难以令人心安。作者写京都带有一种古典美的滤镜,这种滤镜给文字套上了一层柔美的面纱,但是也阻碍了作者更深一步地触及日本社会的真实,也有点千篇一律的味道,看多了容易倦。 ()
0 北京
这周在豆瓣书店二手区发现的尖儿货,天气炎热读此书却感神怡心境,大有鸡犬桑麻光景
0 北京
一本关于京都风物的日常描述的书,给予了我在这个惶惶不可终日的时间结界里莫大的安慰,我很喜欢的这作者的笔触始终秉承着细致的记录精神,虽然日常的感悟往往充盈着逝去之物的哀伤情感,但作者在文字间又克制,也有博物学的客观态度,大气、勇敢的面对着流逝的时间。
0 北京
闭卷《有鹿来》,仿佛我也经历了京都的一年四季,在文字里过了一把平静闲适生活的瘾
0 浙江
最有用的章节是远方 想去~
0 上海
可能想怀念的时候就回来翻一翻,像梦一样的日子。不愿进城的i人,在周边探索也很有趣。(虽然不愿意出门的可能性更大)
0 上海
谢谢枕书让我知道五山送火当天是下鸭神社古本祭最后一天啊哈哈!
0 浙江
京都旅居日志,在三伏天泡一杯绿茶阅读更能感受到一丝凉意。之前读过库索写的日本,相较之下这本文字更细腻,但看到后面基本千篇一律了,可读性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