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原作名: luanda, lisboa, paraíso
译者:
出版年: 2022-6
页数: 203
定价: 42.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41162718
4星 42.3%
3星 20.5%
2星 2.6%
1星 1.3%
-
已在购书单
内容简介 · · · · · ·
🌗 葡萄牙语海洋文学奖获奖作品
🌗 殖民帝国的活人废墟,梦想国度的幽灵公民,没有身份的流浪者
🌗 写尽失去故土的现代城市隐形居民的孤独、茫然和绝望
🌗 记录被边缘化的黑人移民的苦难与声音,展现后殖民世界的幻想与幻灭
——————————
本书是葡萄牙籍安哥拉裔作家贾伊米莉亚·佩雷拉·德阿尔梅达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一段关于希望与悲观、失去与救赎的故事。
来自安哥拉罗安达的卡托拉和阿基里斯父子,为了治病来到前宗主国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他们需要一边忍受宿疾的折磨、一边面对债台高筑的生活。老卡托拉曾幻想过上千次的里斯本的样貌,最终却只能在城市边缘找到自己的栖身之所。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们结识了朋友,收获了友谊,整个世界虽然没有因此而改变,但是生活的每一处微小方寸却已变得不同以往。
小说在第三人称视角的叙事和第一人称的书信电话间往来推进,充满人物的幻想和沉思,...
🌗 葡萄牙语海洋文学奖获奖作品
🌗 殖民帝国的活人废墟,梦想国度的幽灵公民,没有身份的流浪者
🌗 写尽失去故土的现代城市隐形居民的孤独、茫然和绝望
🌗 记录被边缘化的黑人移民的苦难与声音,展现后殖民世界的幻想与幻灭
——————————
本书是葡萄牙籍安哥拉裔作家贾伊米莉亚·佩雷拉·德阿尔梅达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一段关于希望与悲观、失去与救赎的故事。
来自安哥拉罗安达的卡托拉和阿基里斯父子,为了治病来到前宗主国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他们需要一边忍受宿疾的折磨、一边面对债台高筑的生活。老卡托拉曾幻想过上千次的里斯本的样貌,最终却只能在城市边缘找到自己的栖身之所。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们结识了朋友,收获了友谊,整个世界虽然没有因此而改变,但是生活的每一处微小方寸却已变得不同以往。
小说在第三人称视角的叙事和第一人称的书信电话间往来推进,充满人物的幻想和沉思,以及大量隐喻和伏笔。克制的笔调,丰富的情感,为读者带来极具美感和沉浸感的阅读体验。作为非裔女性作家的贾伊米莉亚,其创作聚焦种族、性别和身份等问题本书中她对后殖民世界的幻想和幻灭也进行了讲述。
——————————
📣 媒体推荐:
这部长篇小说讲述了父子俩从罗安达到里斯本的旅程,两人的最终目的地是里斯本市郊的天堂贫民窟。贾伊米莉亚·佩雷拉·德阿尔梅达通过生动的语言,对后殖民世界的幻想和幻灭进行了饱富感情的讲述。
——2019年海洋文学奖颁奖词
-
生活中会发生太多偶然的、不可预测的、无止境的、随机的事情,当我们活着的时候,我们只记得那些让我们继续前进的东西。我们往往根据此刻拥有的东西来构建自我,因为我们只能从此刻的自我角度来评估生活。或许正如贾伊米莉亚所说:“记忆是一个煽动者,它让我们无法自己选择看到的东西,它滋生于一种诱惑,即让我们不再是原来的自己。”
——《洛杉矶书评》
-
卡托拉和阿基里斯逐渐失去对于命运的掌控。归根结底,很多人都亲历类似的情况。对我而言,重要的是揭示这种经历是全人类共同的经历,无论我们是什么国籍身份,在这一点上我们都是相同的。父子二人的经历是很多人的普遍经历,各种人都亲历过。有时候,人生就是如此不公。
——贾伊米莉亚·佩雷拉·德阿尔梅达
罗安达,里斯本,天堂的创作者 · · · · · ·
-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贾伊米莉亚·佩雷拉·德阿尔梅达(djaimilia pereira de almeida),葡萄牙籍安哥拉裔散文家和小说家,1982年出生于罗安达,在里斯本附近长大,获得里斯本大学文学理论博士学位。她的作品聚焦于种族、性别和身份问题,致力于寻找解决个人困境的方法。自2015年第一部小说《这头鬈发》出版以来,她就声名鹊起,2018年获得葡萄牙文化部颁发的国家写作奖。《罗安达,里斯本,天堂》在2019年获得葡萄牙语文学奖项——海洋文学奖。
-
译者简介:
桑大鹏,澳门理工学院中葡翻译课程讲师,葡萄牙阿威罗大学文学研究博士候选人,澳门大学翻译学硕士,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学学士。译有《卡米朗,大胃王》《二十一世纪葡萄牙语2》《葡萄牙语语法活学活用1、2》《巴西葡萄牙语商务会话2000句》。
原文摘录 · · · · · · ( )
-
朋友的疏离使他感觉惨遭抛弃,却又心存感激。 () 2 回复 6赞2022-08-01 23:02:49 —— 引自第135页 -
似乎在内心深处,他什么也不希求,不求有家可回,也不求称得上朋友的人。 () 5赞2022-08-04 21:43:43 —— 引自第183页
>
喜欢读"罗安达,里斯本,天堂"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
21.99元
-
26.99元
-
29.40元
-
35.00元
-
36.99元
短评 · · · · · · ( )
>
罗安达,里斯本,天堂的书评 · · · · · · ( )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吞噬着他的并非回忆,而是与感觉近在身边却不曾见过的事物切实可感的联系。是他的各种愿望,时而伪装成贪婪,时而假扮成羡慕,在眼前起舞。只能预想却没能得到的快乐;梦想送给妻子和孩子的礼物;想要买到的小船;希望与阿基里斯同行的摩托车之旅;为儿子继续缴费上课,如果...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2019年12月5日,在巴西圣保罗举办的海洋文学奖颁奖仪式上,葡萄牙籍安哥拉裔女作家贾依米莉亚·佩雷拉·德阿尔梅达凭借2018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罗安达,里斯本,天堂》在一千四百多部参选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头奖。海洋文学奖是葡萄牙语文学世界中最重要的奖项之一,被视作葡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与非洲其他方面长期被忽略的窘境不同,非洲文学在世界文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早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诺贝尔文学奖就曾接连颁给非洲作家。进入新世纪,非洲作家以及有非洲背景的非洲裔作家也在各大文学奖上有所斩获,2021年更是被称为非洲文学年。 不过对我们普通读者而言,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罗安达,里斯本,天堂》:边缘群体的两地书 思衣谷 在1925年3月至1929年6月间,鲁迅先生与许广平是长期通信的,这就在他们的书信合集《两地书》体现得尤为极致。我们知道《两地书》第一部分说的是女师大的事,没有一点情啊爱啊的;第二部分是厦门与广州间的通信,生活琐事居...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罗安达,里斯本,天堂》中的后殖民主义元素为读者了解非洲和欧洲的历史与现实提供了入口,卡托拉和阿基里斯父子作为异乡人在里斯本的经历让很多同样在外漂泊的人们感同身受。迷失在复杂的历史、深奥的理论和无所归依的情绪中,书中女性的遭遇和处境往往会被忽略。在父子俩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篇幅不长的小说内容很丰富。最复杂的应该是小说中的后殖民主义因素,作者对后殖民世界的幻想和幻灭进行了讲述。这与贾伊米莉亚·佩雷拉·德阿尔梅达的身份和成长经历息息相关,她1982年出生于罗安达,在里斯本附近长大,是葡萄牙籍安哥拉裔作家,在创作中聚焦于种族、身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平时很少看葡萄牙的文学作品,这本薄薄的小书很吸引我,作品是2019年海洋文学讲的获奖作品,翻译老师桑大鹏也比较有实力,故而这本书应该不会错。 其实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是结合葡萄牙和安哥拉的历史背景之后就变得深刻了。这其中还有作者的自传性质,历史的沉重性及作者的亲... ()>
论坛 · · · · · ·
来自 | 2023-04-23 16:02:10 | ||
来自 | 2022-07-24 20:36:17 | ||
来自 | 2022-07-18 19:40:12 | ||
来自 | 2022-07-17 10:40:23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
-
暂无评分 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
- (张怒)
- (鲸岛)
- (无心恋战)
- (森森)
- (世界杯冠军教练)
谁读这本书? · · ·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有147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罗安达,里斯本,天堂的评论:
1 浙江
结语:“卡托拉摘下高帽,抛入水中,然后转身离去。”最后的最后,来自殖民地安哥拉的卡托拉终于绝望,不再祈求被宗主国葡萄牙接纳,不再企图戴上那顶象征着文明的高帽。但是,他转身之后又能去往何方呢?作者“翻涌咆哮”的心理描写也是如此,一个接一个的联想通感比喻象征完全超出了人物可能的感受,绝对是作者对人物的殖民,是宗主国文明对作者的殖民。但是,离开这种语言离开这种写法,作者又能怎么写作呢?
4
何处是我乡,无处是归途。作者以病患家庭为写作母题,写出卡托拉·德索萨一家的每况愈下。儿子阿基里斯的左脚踵严重畸形,让卡托拉怀疑上天派给他苦难和辛劳。穿矫正鞋上学的阿基里斯被同学都嘲笑他“穿靴子的人”,身心都因天生的缺陷受到伤害。医生曾说他十五岁后有望治好畸形的左脚踵。卡托拉满怀希望带着儿子来到里斯本,远离因生产突发瘫痪的妻子格洛丽亚,逃过照料妻子的责任。可曾想里斯本远非父子俩盼望那样接纳他们。他们... 何处是我乡,无处是归途。作者以病患家庭为写作母题,写出卡托拉·德索萨一家的每况愈下。儿子阿基里斯的左脚踵严重畸形,让卡托拉怀疑上天派给他苦难和辛劳。穿矫正鞋上学的阿基里斯被同学都嘲笑他“穿靴子的人”,身心都因天生的缺陷受到伤害。医生曾说他十五岁后有望治好畸形的左脚踵。卡托拉满怀希望带着儿子来到里斯本,远离因生产突发瘫痪的妻子格洛丽亚,逃过照料妻子的责任。可曾想里斯本远非父子俩盼望那样接纳他们。他们像无处容身的异乡人,靠在工地做工来勉强糊口。曾经是助产士的卡托拉,双手已不是当初的柔嫩光滑,身板也因苦力做工变得健壮。天堂(贫民窟)酒馆老板佩佩因同是异乡人的身份,跟卡托拉结交甚好。火灾和人祸(尤里拉动手榴弹)让本已安定度日的卡托拉与佩佩再度无处容身。作者把目光聚焦他们身上,映照出他们的希冀和幻灭。 ()
3
故事不是平铺直叙的语言,也没有按照从过去到当下的时间线一路讲述。需要耐心和时间,方能体会这缓慢推进的文字中充斥的悲伤。对个人而言,翻译这部长篇是压抑情绪的释放,是在整个过程中悟得释然。 情节提示🎩👀🦯,欢迎通过阅读解密!
0
喜欢有关殖民主义的小说
7
读下来感觉,贾伊米莉亚的语言很特别,比如一些出乎意料的比喻和充满情绪感的长句。故事本身并不复杂,亮点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微妙牵绊和西北望故乡般的愁绪。
0 陕西
能理解角色的处境但不理解角色本身。
0 中国香港
写移民也写女性,父子二人在抵达里斯本之后的“女性化”与留守在罗安达的母亲并置—— 女性是这个(父权)世界的“移民”。 在140页她写到儿子“右腿的伤痛化为内心之痛,使他感觉自己伪装成了他人,他并不应该生来跛足,但也并不知道自己是谁。” 对女性来说不也是如此吗? 女性也并不应该生来就是客体,在这个父权的世界里,益无时不在伪装,也同样不知道自己是谁。
0 广东
渴望/现实切割 无归属 无认同
0 福建
情感充沛,叙事手法值得学习,似乎有种婉转的音律,题材选取得很好,开篇的架势很厉害,只是整本书所需要的笔墨应该更多,这本每个章节都不长,情节的涂抹也比较均匀。
0 福建
看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