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出品方:
副标题: 晚明政局的囚徒困境
出版年: 2023-6
页数: 248
定价: 68.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218160160
4星 49.6%
3星 20.0%
2星 1.8%
1星 1.2%
-
已在购书单
内容简介 · · · · · ·
六神磊磊、刘勃、谌旭彬等重磅推荐!
塞上飞白,英雄末路;
还原辽东战争重压下,明帝国的生死棋局。
————————
【编辑推荐】
★一本书揭开晚明大将熊廷弼的传奇人生,照见大明朝暮年的苟延残喘。
他曾是万历皇帝最倚重的大臣之一,三入辽东,是努尔哈赤不得不佩服的对手,但一朝树倒猢狲散,惨死断头台。
他的人生如同大明朝暮年的缩影。曾经的“煌煌”大明,如今没兵、没粮、没钱,内有无休无止的党争、皇帝的怀疑猜忌,外有蒙古、女真的虎视眈眈。
是什么让熊廷弼落得如此下场?又是什么让大明朝走到这种境地?
熊廷弼之死能否为大明朝“续命”,又预示着这个王朝与一众文官武将怎样的结局?
★梳理明末党争的盘根错节,再现暗流汹涌的大明官场。
明末东林党、齐楚浙党、阉党等派系争端迭起,在李三才保举案、庚戌科场案、徐氏投水案和最后的辽东封疆案中,首辅叶向高、方从哲,东林党党魁顾宪成...
六神磊磊、刘勃、谌旭彬等重磅推荐!
塞上飞白,英雄末路;
还原辽东战争重压下,明帝国的生死棋局。
————————
【编辑推荐】
★一本书揭开晚明大将熊廷弼的传奇人生,照见大明朝暮年的苟延残喘。
他曾是万历皇帝最倚重的大臣之一,三入辽东,是努尔哈赤不得不佩服的对手,但一朝树倒猢狲散,惨死断头台。
他的人生如同大明朝暮年的缩影。曾经的“煌煌”大明,如今没兵、没粮、没钱,内有无休无止的党争、皇帝的怀疑猜忌,外有蒙古、女真的虎视眈眈。
是什么让熊廷弼落得如此下场?又是什么让大明朝走到这种境地?
熊廷弼之死能否为大明朝“续命”,又预示着这个王朝与一众文官武将怎样的结局?
★梳理明末党争的盘根错节,再现暗流汹涌的大明官场。
明末东林党、齐楚浙党、阉党等派系争端迭起,在李三才保举案、庚戌科场案、徐氏投水案和最后的辽东封疆案中,首辅叶向高、方从哲,东林党党魁顾宪成,权珰魏忠贤等人陆续登场,以熊廷弼为棋,搅起晚明官场重重旋涡。
————————
【内容简介】
熊廷弼,明末“辽东三杰”之一,“有胆知兵”,以严明称,但万历、天启年间因性格刚烈,“好谩骂,不为人下”,招致颇多非议。他一生三入辽东,终为党争所陷,其跌宕起伏的官场人生,正是晚明政局的缩影。
本书围绕熊廷弼之死,记录了熊廷弼最后十七年的人生,以及晚明的边防形势和政治争斗。通过对历史细节的剖析,书中一改熊廷弼过去相对单一化的传统形象,以公允持正的目光审视历史,深挖熊廷弼复杂、摇摆的政治生涯。作者以熊廷弼作为晚明史的小切口,刻画诸多细节,描摹出晚明众多历史人物丰满的形象,还原了大明危如累卵却无以自救的迟暮困局。
————————
【名家推荐】
本书聚焦在“熊廷弼之死”这一既热门又冷门的历史事件上,好像搭建了一个舞台,让相关历史人物络绎登场,互相角力,又殊途同归地走向破灭的命运。书中剖析人物行为动机时力求贴近人情,对主人公熊廷弼既有客观分析,又饱含感情,视角较为恢弘,细节也丰富,是一本很有价值且好读的明史读物。
——六神磊磊(知名自媒体人、作家)
开篇砍头不落只好以刀为锯慢慢截断的场景,仿佛那个时代芸芸众生的命运缩影。
——刘勃(作家、编剧)
熊廷弼再如何惊才绝艳也救不了明帝国。但熊廷弼之死,恰是观察明帝国无可救药的制度病的极佳切入点。
——谌旭彬(作家、资深历史编辑)
熊廷弼之死的创作者 · · · · · ·
-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唐元鹏 著
资深媒体人、文化学者,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先后任职于新华社广东分社、《南方都市报》,曾担任《新周刊》编辑总监、副主编兼新媒体ceo。深耕大众历史写作,在《南方人物周刊》《文史博览》《新周刊》等媒体发表《一场民族的困守:衡阳保卫战最后48小时》《1914众生相》等文章。
目录 · · · · · ·
第一章 高淮乱辽,砥石破茧
第二章 得道之柄,能吏进化
第三章 提学南直,首战东林
第四章 重整河山,辽东经略
第五章 善守勿御,无为而治
· · · · · · ()
第一章 高淮乱辽,砥石破茧
第二章 得道之柄,能吏进化
第三章 提学南直,首战东林
第四章 重整河山,辽东经略
第五章 善守勿御,无为而治
第六章 奇正之变,经抚不和
第七章 鹤知夜半,廷弼之死
参考书目
·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
-
为了搞清楚这件关涉封疆大事的案子,朝廷需要派出一位得力官员前往查勘。熊廷弼的名字被摆在了皇帝面前,还记得去年哈雷彗星扫过的时候,熊廷弼和一批官员被任命为御史,即将为国巡守四方。 熊廷弼担任过工部主事,其认真做事、锱铢必较的风格简在帝心,而且他是朝堂上少有的文武全才,传说能左右开硬弓。对辽东这个烂摊子来说,他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朝廷很快发谕,着熊廷弼以浙江道御史巡按辽东。年届不惑的熊廷弼第一次踏足辽东,这块纠结着他一生荣辱的土地。 熊廷弼的首要任务就是查勘辽东弃地一案。只是他一出马就遇到了一个难搞的对手一一那个八千家丁横行辽东,跺脚蒙古、女真部落就要地震的镇守辽东总兵官、宁远伯李成梁。 () 2023-06-26 12:50:08 —— 引自章节:第一章 高淮乱辽,砥石破茧 -
前述李成梁和辽东巡抚赵楫,正面临宽奠六堡得而复失的弹劾,也许是为了减轻压力,企图一把翻盘,两人一经合计,给朝廷秘密上了一份揭帖(贴封密奏):以朝鲜王位继承兄弟相争、新王得国不正为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派兵过去把朝鲜给灭了,废除属国,另立郡县。 李成梁和赵楫的馊主意连缓兵之计都算不上,自然无法得到任何支持。在朝中史学迁、宋一韩连章疏劾之下,他们随即迎来一位新的巡按 素以耿直、能吏著称的“江夏大炮”熊廷弼。 () 2023-06-26 12:56:10 —— 引自章节:第一章 高淮乱辽,砥石破茧
>
喜欢读"熊廷弼之死"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
26.40元
-
34.99元
-
50.40元
-
57.60元
-
0.99元
喜欢读"熊廷弼之死"的人也喜欢 · · · · · ·
短评 · · · · · · ( )
>
熊廷弼之死的书评 · · · · · · ( )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熊同学是个小镇做题家,从小家境贫寒,靠着天赋和自己的努力,通过考试改变了命运,跻身公务员行列。 奋斗了三十年才有资格和你们玩心眼。 小熊同志一开始是工作踏踏实实,在保定府担任税务局局长兼检察官期间,他定规矩,堵漏洞,让风气为之一新。 想必这期间动了不少人的奶酪...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距张居正之死已过去17年,距熊廷弼之死还有26年,距大明王朝之死只剩45年。这年的三月,万历皇帝派出了一个心腹宦官——高淮踏上了去辽东赴任之途。 为何遣一个太监去往边关重镇,这要从当时的明朝困境说起。 大明朝最会搞钱的那个张首辅已经亡去17年...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文转载自《南风窗》,作者谈炯程。 即便只是稍稍翻阅《明史》,也总能看到这样的记载,它仿若米歇尔·福柯所迷恋的病理学档案:人与权力遭遇的刹那,历史女神的目光就短暂地照亮了他,随即,便被死亡的无边黑暗吞噬。就算在所谓“仁宣之治”的年代,史书中仍有这样的记录:一...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从《明朝那些事儿》到《万历十五年》,人们对明史的兴趣从未衰减。明末,辽东战场重压下的大明陷入生死棋局,“辽东三杰”走上历史舞台。人们对千古奇冤的袁崇焕、全家殉难的孙承宗了解多一些,对更早任辽东经略的熊廷弼却知之较少。 在《熊廷弼之死:晚明政局的囚徒困境》一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文转载自史料搬运工,作者杨津涛 原文链接:[熊廷弼之死:管窥明帝国制度病的极佳切入点 | 荐书] 说起明清鼎革的历史,不免让人想起很多悲剧英雄,千古奇冤的袁崇焕、全家殉难的孙传庭、以死报国的史可法、埋骨西湖的张苍水。当然也少不了熊廷弼,大明辽东经略。 在晚明,熊... ()>
论坛 · · · · · ·
来自 | 5 回应 | 2023-08-31 17:55:50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
- (江南渔者)
- (左其盛)
- (jakdan)
- (kogorou)
- (万有引力)
谁读这本书? · · ·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有316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熊廷弼之死的评论:
3 江苏
读完回头想想,脑子里似乎还有那些朝廷里吵吵声,鸡毛蒜皮都争就是看不见大局,一笼自以为是的傻鸟。
1 河南
对这段历史介绍的比较丰富全面。
2 湖南
以熊廷弼一人事迹管窥了明亡清兴的历史缘由。
3 重庆
熊廷弼,明末将领,与袁崇焕齐名,被万历帝启用于田间,天启五年被杀。熊廷弼和袁崇焕二人都身披名将光环,都苦苦支撑辽东最后的防线,又皆落败而被判处死刑。下场都极惨,熊廷弼被砍头,一次还没砍下来,最后传首九边;袁崇焕被凌迟处死。 书名是“熊廷弼之死”,当然不仅仅写他的死,实际上,写了他的一生,也写了他所在朝代的风起云涌。作者是资深媒体人,笔触通俗易懂。成书是因为对晚明历史的偏爱。他翻阅诸多史料发现熊廷... 熊廷弼,明末将领,与袁崇焕齐名,被万历帝启用于田间,天启五年被杀。熊廷弼和袁崇焕二人都身披名将光环,都苦苦支撑辽东最后的防线,又皆落败而被判处死刑。下场都极惨,熊廷弼被砍头,一次还没砍下来,最后传首九边;袁崇焕被凌迟处死。 书名是“熊廷弼之死”,当然不仅仅写他的死,实际上,写了他的一生,也写了他所在朝代的风起云涌。作者是资深媒体人,笔触通俗易懂。成书是因为对晚明历史的偏爱。他翻阅诸多史料发现熊廷弼虽然是名将,却没没找到他亲自指挥一场战事的记录,于是,疑惑于他莫非是“后勤总管”。 关于熊廷弼的死因,也有疑问,很多百科介绍中,讲他死于与东林党之间的矛盾,但这本身就存在很大争议。书里抽丝剥茧,以大量细节化的资料作支撑,尽可能还原了与之相关的各种关系、矛盾,对熊廷弼的死作了综合分析。 ()
14 河北
我就说吧,老熊,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没有好下场,还怼这个怼那个,全世界就你一个干活的啊?看看,我早说过……皇帝圣明!
0 山东
本书写了明朝的文人将军熊廷弼的一生,也写了那时的风起云涌。书里以大量细节资料作支撑,尽可能还原了与之相关的各种关系和矛盾,对熊廷弼的死作了综合分析。明末东林党、齐楚浙党、阉党等派系争端迭起,熊廷弼也陷入了党争的旋涡中。作者以资料为依据梳理了熊廷弼的政治生涯,深入分析了他悲惨结局的原因。这位明末的多才之子有倔强较真的个性,嘴炮技能出众,结果树敌太多。在主导辽东时,明君败给后金大军,明廷耗费倾国之力打... 本书写了明朝的文人将军熊廷弼的一生,也写了那时的风起云涌。书里以大量细节资料作支撑,尽可能还原了与之相关的各种关系和矛盾,对熊廷弼的死作了综合分析。明末东林党、齐楚浙党、阉党等派系争端迭起,熊廷弼也陷入了党争的旋涡中。作者以资料为依据梳理了熊廷弼的政治生涯,深入分析了他悲惨结局的原因。这位明末的多才之子有倔强较真的个性,嘴炮技能出众,结果树敌太多。在主导辽东时,明君败给后金大军,明廷耗费倾国之力打造的防线数日之内化为乌有,熊廷弼因之被逮治问罪,终至推上死路,导致身首异处,还传首九边,完成其悲剧人生。廷弼之亡,上亡于朝堂,中亡于党争,下亡于辽东死局。明朝晚期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都是被己方斩杀的,从中大致也可以看出万历朝至崇祯朝的死局。 ()
0 北京
来龙去脉说的清清楚楚。熊廷弼不是死于皇帝,不是阉党,甚至不完全是党争,而是死在了不可为而为之,再加上一张不饶人的嘴。他和大明一样,没救。 不苟同的一点是作者不断强调的囚徒困境,跟明末局势,党争,君臣关系似乎都不太沾边。
0 江苏
①选了个很好的时间节点读,刚好被迫背黑锅扣屎盆子,读着来来回回的党争、站台、倒台,以及管不住嘴急脾气又忍不住要做事的老实人被“传首九边”,心里能稍微好受点,毕竟我的头还在(这么一想更气了)②最后突然高攀龙出现,突然有种次元壁破了的感觉。
0 上海
对于天启时期的党争,阉党在书里几乎不见,就很奇怪。
0 北京
3.5,引用这么多,原文列举也就一手之数,让可信度下降不少;且开头几章措辞太过口语,把个人推测和史实混杂在一起,难以辨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