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出品方:
副标题: 1931年长江水灾
原作名: the nature of disaster in china: the 1931 yangzi river flood
译者:
出版年: 2023-4-30
页数: 376
定价: 98
装帧: 精装
丛书:
isbn: 9787545219722
4星 51.2%
3星 13.3%
2星 0.4%
1星 1.2%
-
已在购书单
内容简介 · · · · · ·
编辑推荐
除了九一八事变,1931年的中国还经历了另一场灾难——长江水灾。武汉三镇首当其冲,竟成一片汪洋,各方反应交织出水灾来袭下的历史众生相:疲于应对的国民政府,接踵而至的日本入侵,难民营地与水上交通,饥荒与血吸虫病,甚至谣言开始流传,这是行云布雨的龙王在现身报复……
本书再现这场不应被遗忘的灾害,尤其提出“致灾机制”理念,指向更全面的灾害认知——构成灾害的,不仅仅是洪水等自然风险,还包括洪水前后人类的认知与应对;“致灾机制”不会消失,而是随时代变化而重新调整,如同龙王喜怒的交替再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以洪水为研究对象的环境史著作,具体描述了中国1931年长江洪水对江淮地区,通过史料挖掘与铺陈,一方面解释了洪水对当地带来的生态和经济影响,另一方面讲述了人们对洪水的应对。本书试图以这场洪水为出发点,考察中国自古以来长江流域发生洪水的历史脉络、人与...
编辑推荐
除了九一八事变,1931年的中国还经历了另一场灾难——长江水灾。武汉三镇首当其冲,竟成一片汪洋,各方反应交织出水灾来袭下的历史众生相:疲于应对的国民政府,接踵而至的日本入侵,难民营地与水上交通,饥荒与血吸虫病,甚至谣言开始流传,这是行云布雨的龙王在现身报复……
本书再现这场不应被遗忘的灾害,尤其提出“致灾机制”理念,指向更全面的灾害认知——构成灾害的,不仅仅是洪水等自然风险,还包括洪水前后人类的认知与应对;“致灾机制”不会消失,而是随时代变化而重新调整,如同龙王喜怒的交替再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以洪水为研究对象的环境史著作,具体描述了中国1931年长江洪水对江淮地区,通过史料挖掘与铺陈,一方面解释了洪水对当地带来的生态和经济影响,另一方面讲述了人们对洪水的应对。本书试图以这场洪水为出发点,考察中国自古以来长江流域发生洪水的历史脉络、人与洪水关系的变化、人们对抗和引导洪水的活动,进而探究近代以来中国多发灾害的历史成因,回顾中国对灾害认知的不断加深,从而丰富对灾害历史研究的理解。
媒体评论
本书在中国河流环境史的诸多佳作中是独特的,将水文学、农业、地方、政治,尤其是宇宙论与信仰等多个维度纳入了作者提出的“致灾机制”理念。这是一个富有创见的思路,有助于指引越发重要的灾害研究领域。
杜赞奇,汉学家,杜克大学历史学教授
本书近乎完美地呈现了环境史学者对历史撰述的期许。长江、洪水、土地、动植物、微生物与人类个体的身体、情感,城市的景观与文化嬗变,政府的自大、民间的知识、专家的考量密切交织,彼此作用;其中没有任何一种力量是静止的、被动的,它们被巧妙地嵌入行星地球的历史当中,迫使人们反思灾难的蕴意以及现代城市构筑的生态系统与安全想象。
侯深,环境史学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
陈学仁,英文原名克里斯·考特尼,英国杜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在曼彻斯特大学获博士学位,在剑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等多所高校及机构进行学术访问,研究方向为中国环境史、城市史。
目录 · · · · · ·
致 谢
引 言
灾害的本质
致灾机制
1931年洪水的六个历史画面
· · · · · · ()
致 谢
引 言
灾害的本质
致灾机制
1931年洪水的六个历史画面
第一章 长江
第二章 洪水脉冲
第三章 龙王
第四章 灾感
第五章 灾害专家
第六章 流民
结 语
附 录
参考文献
索 引
译后记
·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
>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龙王之怒"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
29.33元
-
42.90元
-
45.00元
-
45.00元
-
48.95元
喜欢读"龙王之怒"的人也喜欢 · · · · · ·
短评 · · · · · · ( )
>
龙王之怒的书评 · · · · · · ( )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以往发生的各类事件中,人们常常最先关注到死亡人数,这的确是很重要的一项信息,但太直观的数据掩盖了许多并不直观的问题。 作者在书中提出一项名为“致灾机制”的研究方向,并且将此作为灾难救治的评价体系。环境与人类之间长期或短期的互动,如何造就可能会发生的灾难,这... ()>
论坛 · · · · ·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
-
暂无评分 13人读过
-
暂无评分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
- (用小脚走路)
- (森森)
- (无糖捣蛋)
- (桑)
- (莫云轩)
谁读这本书? · · ·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9.00 元)
- 有356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龙王之怒的评论:
0 浙江
写的太好了,历史何其相似,我们却无法从一次次的覆辙中吸取任何根本性的教训。灾难后,没有经历真正苦难的人们看着光鲜亮丽的数据感到欣喜自豪,受灾百姓的生活在无法用数据测量的创痕下重归日常,我们又在陶醉中浪费了一次吸取教训来根本改变的机会。
2 北京
不止于环境史。核心概念the disaster regime,探讨地形、气象、水利、战争、信仰、殖民、大萧条和国际金融体系、国共关系等因素对1931年长江洪灾的综合影响,同时将这场灾难和世界其他地区灾难的横向比较,因此显得比较琐碎,但视角非常全面。中间回应科尔班对感官的讨论,通过报刊、记者手记、外国人笔记来描绘受灾场景中的声音、气味和受灾者的神态。爬梳武汉地区与水利相关的龙王信仰,以及它如何与政治... 不止于环境史。核心概念the disaster regime,探讨地形、气象、水利、战争、信仰、殖民、大萧条和国际金融体系、国共关系等因素对1931年长江洪灾的综合影响,同时将这场灾难和世界其他地区灾难的横向比较,因此显得比较琐碎,但视角非常全面。中间回应科尔班对感官的讨论,通过报刊、记者手记、外国人笔记来描绘受灾场景中的声音、气味和受灾者的神态。爬梳武汉地区与水利相关的龙王信仰,以及它如何与政治性挂钩并成为一种反抗性的政治力量,这部分很有启发。p.s.翻译部分不是很通顺但是瑕不掩瑜,“龙王之怒”作为标题是译者的创造,不是原书标题;regime同时被译为机制和秩序,这个差异应该说明;ethnometeorology译作民族气象学感觉不是很理想(但这个应该不是译者的锅 ()
5 上海
虽然作者试图调和环境决定论和社会决定论而采用的“致灾机制”概念并没有太大的新意,但他对武汉水灾的系统性描述还是带来了全面而震撼的冲击力。在1931这样的年份,传统中国的民间信仰和应对措施仍然在灾害中得到充分表达,而刚刚起步的现代性则在此时仍然不堪一击。救灾中所涉及的物资和金融救济,不仅反映了30年代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趋势,也体现了国民政府在组织精英式官方救济时的捉襟见肘。灾民的不信任感促使他们转向... 虽然作者试图调和环境决定论和社会决定论而采用的“致灾机制”概念并没有太大的新意,但他对武汉水灾的系统性描述还是带来了全面而震撼的冲击力。在1931这样的年份,传统中国的民间信仰和应对措施仍然在灾害中得到充分表达,而刚刚起步的现代性则在此时仍然不堪一击。救灾中所涉及的物资和金融救济,不仅反映了30年代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趋势,也体现了国民政府在组织精英式官方救济时的捉襟见肘。灾民的不信任感促使他们转向民间救济,或被迫出卖劳动力和身体以求自保。而这类生存策略在激烈的军事和政治斗争背景下显得晦暗不明——洪水可以成为任何意识形态的容器。历史长河中的洪水记忆最终由“龙王之怒”转变成了“人定胜天”。 ()
1 安徽
这本书描述了水灾的原因(即致灾机制),水灾的情况和政府各界的反应。最有意思的就是对灾感中民众的那中恐惧和麻木的写实描写和水灾中的国共暧昧关系。不过虽然说是长江水灾,但是只集中于受灾最严重的武汉地区,还是缺少对灾民流动性的追溯和描写。
0 浙江
一场造成200万人丧生的大灾难,由于无法合理地置入历史叙事,居然长时间消失在中国大众的视野中。感谢这位英国汉学家给出了一本十分详尽的自然和人文并重的1931年长江水灾史。书中涉及到灾害前后国内国际政治关联,都是极为珍贵的近现代史料。
0 北京
不仅仅探讨了1931年长江水灾的形成原因和过程,还涉及生态环境、气象地形、水利工程、战争影响、民间信仰、救灾机制、灾后心理、国际环境、全球金融体系及其对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等方方面面。引导人从来不曾想过的角度看待问题。
0 美国
still highly relevant. 四、六两章颇可观,甚至有种在读《失明症漫记》的感觉。
0 广东
这本以1931年的武汉水灾,梳理了长江中游与洪水的关系,野生稻成了当地人对植物选择的结果,此后改变了湿地农业景观与江流脉冲形式,还有被选择的动物们:现已功能性死亡的长江海豚(白鳍豚),里面一章讲“龙王”,由此引出民族气象体系,觉得外国人写中国,资料做得再扎实,还是隔着一层理解与感受,当然作者已经做得很好了,文字也清晰、漂亮,对译者耿金的专业方向蛮感兴趣的,历史地理学出身,博士研究的是水利史,思考水... 这本以1931年的武汉水灾,梳理了长江中游与洪水的关系,野生稻成了当地人对植物选择的结果,此后改变了湿地农业景观与江流脉冲形式,还有被选择的动物们:现已功能性死亡的长江海豚(白鳍豚),里面一章讲“龙王”,由此引出民族气象体系,觉得外国人写中国,资料做得再扎实,还是隔着一层理解与感受,当然作者已经做得很好了,文字也清晰、漂亮,对译者耿金的专业方向蛮感兴趣的,历史地理学出身,博士研究的是水利史,思考水利的视角以生态史、环境史切入 ()
0 上海
一本与众不同的研究报告,摈弃了西方常规的非此即彼的研究方式,把交织在一起的影响了1931年那场水灾的盘根错节的原因都梳理了出来,看得出来是花了相当功夫的
0 安徽
制灾机制这个理论非常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