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的革命者 短评-尊龙凯时登录首页

热门
  • 5 上海

    事实证明伊格尔顿最擅长的果然还是写综述…当然他写的几乎也是最好的综述,用五位关键人物串起了现代英语文学批评史的关键源头。瑞恰兹对文学作品结构和谐性的强调,对语言敏感性作为反抗工业时代庸俗语言关键的强调;艾略特对传统和个人关系的思考;利维斯对英国文学传统的塑造和对细读方法的推广;燕卜荪的阅读表演和对作为关键历史文化节点的复杂词的拷问;威廉斯对文化和文本外扩,让文学批评的方法成为了文化研究的基础。拉出这一串人物基本上就勾出了从20世纪初一直到80年代英语文学评论的基线,其他种种理论很多都是在围绕这条基线运动。当然,在此时回归源头并且明确引用joseph north其实也在介入当下的文学评论话语危机。翻译有瑕疵,但是不影响整体阅读。

  • 0 辽宁

    这部小书由对于五位批评家的综述梳理,贯穿起两次大战前后剑桥批评传统的文脉路径。对于“传统”,艾略特怀有绝妙的看法,他认为杰出者与传统绝缘。如《传统与个人才能》中将先锋文学转化为保守诗学的另类解读相似,以长期主义的视角端倪,那些看似最具异议倾向的东西,实质上才是最忠实于传统精神的遗址。

  • 0 北京

    伊格尔顿的判教之书,一部英伦文学批评学案。写这个题目确实非他莫属。这些文学批评的革命者在不同方面丰富和改进了专业读者的工具箱。处理文本的工具越多,就越有可能找到合适趁手的那件。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本书是一份说明书,读明白了可以快些上手,也能少走很多弯路。刚上大学时读他那本《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图书馆书架上不容易发现的薄薄的小册子,纸张已经变黄,快被翻烂了。新书最后一章写他老师威廉斯的几处,让我想起这本老旧的小书。传承和修正,危机和展望,文学批评要往何处去呢?

  • 0 河南

    震撼灵魂的著作。

  • 3 浙江

    咋说呢,越来越认同他:“唯物主义者必须时刻牢记,文学批评并非无关紧要,但也不至于占据中心地位。我们并没有被观念所拯救,甚至也没有被它们彻底改变。就批评在这种层面上的作用而言,它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我不认为文学批评本身应该抱有任何政治幻想。当左派在20世纪70年代初高歌猛进时,它可能确实对文学批评的操演性力量抱有幻想。但是文学批评家作为文学批评家并不是真正的政治人物。他们在那里只能扮演一个温和的角色,在某种意义上是——这是个相当保守的说法——语言的监护人。……仅仅局限于一种只与一小圈同类沟通的话语,是相当可耻的,(文化)左派尤为如此。公知的一个相当重要的任务是在学术界和更广泛的公众之间进行调解。这意味着你必须成为一个像变色龙一样的作家。你必须适应不同的情况和受众,而学术界没有这样的训练。”

  • 0 北京

    和现代主义一样,20世纪上半叶在剑桥兴起的文学批评革命也是历史危机的产物,“其核心是相信,对文学文本的细读是一种深刻的道德活动,这切中了现代文明的核心。定义和评价语言的质量就是定义和评价整个生活方式的质量。”伊格尔顿这本书写得很平实,但每一页都可见毕生功力。

  • 0 中国台湾

    “文学批评是智力和感知力的双重训练。”也算是自己写论文的一个目标和追求吧,兼具严谨的学理论述与幽微的情感体察。(以及再次确信对于现代西方,我的兴趣点还是在偏社科的文化研究😢

  • 0 浙江

    需读完五位文学批评家的相关著作后再读。

  • 0 四川

    依旧喜欢他。

  • 0 北京

    一次次被这五位批评家的观点和表达所击中,包括艾略特的“诗歌无意识”“非感性分离”的诗学观,燕卜荪的“含混”及其“田园诗是一种反讽的模式”的观点,还有威廉斯在诗歌及小说文本中发现的与时代紧密连接的“情感结构”……作者伊格尔顿在对五位批评家的评述中所采取的尽可能客观中立的立场,以及他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深厚的学养,使书中的观点颇让人信服。“如果说哲学是一种精确的思考,那么批评则是一种精确的感觉。”真正的批评家在埋头细读文本的时候,耳朵总能听到时代的风声,总能感觉到穿越历史而来的雾薄薄一层地附着在自己的皮肤上。

  • 0 广东

    很好

  • 0 江西

    受益匪浅

  • 0 四川

    推荐推荐

<< 尊龙凯时登录首页 < 前页 后页 >
网站地图